首页
关于海杰亚
产品介绍
新闻动态
人才招聘
社会责任
联系我们
首页 > 新闻动态 > 海杰亚动态

中关村前沿技术创新中心 3到5年聚集百个前沿技术企业

发布时间:2018-07-13 | 作者:海杰亚 | 浏览次数:1105

劳动午报(记者 陈曦)创新是中关村的灵魂。目前,中关村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8万件;累计主导创制发布标准7858项,其中国际标准330项;在移动互联网、电子商务、计算机视觉、人工智能芯片、无人驾驶、高清和液晶显示技术等领域,中关村企业更是走在了国际前列。

重大创新成果涌现

作为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,中关村始终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趋势进行超前布局。目前,已在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虚拟现实、高端芯片、生物医药等领域涌现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。

“我们的康博刀已经拿到了生产许可,可以批量生产和上市了,这将打破美国和以色列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,填补国内空白,为临床肿瘤治疗带来新的选择。”海杰亚(北京)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创始人黄乾富不无自豪地说。

海杰亚致力于低温医学健康领域,将低温生物医学工程和医疗电子设备相结合,研发出了具有世界顶级水平的肿瘤微创治疗设备——康博刀。使用康博刀治疗,没有痛感,无需全身麻醉。治疗创口仅有2毫米左右,也无需缝合。适宜于肺癌、肝癌等多种实体肿瘤。黄乾富介绍,在低温治疗的专业领域,以前,中国大城市的医院都依赖美国和以色列的氩氦冷冻设备。长期依赖进口,设备昂贵,一台机器就要上千万元,而且耗材氦气为国家战略物资,容易受到进口配额限制和贸易波动影响。因为气压问题,氦气在运输过程中还有安全隐患,“但康博刀使用的是液氮,成本低,每次工质耗材成本不到百元,而且容易获取,安全可靠,基层医院都能用。”


原创核心技术落地

再前沿的技术,没有得到转化,就不能创造价值。中关村良好的环境和机制,让许多具有重大颠覆性的原创核心技术纷纷落地应用。
 比如,寒武纪开发了全球首个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架构指令集,并成功推出世界首款商用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;柏惠维康成功开发出国际领先的神经外科机器人,以30分钟微创代替过去的开颅大手术;深瞐科技在全球首家提出“车脸”识别概念,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推出系列产品,已广泛应用于公共安防、海关、边检等领域。

“我们的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、教育、家居等领域。”一家专注物联网人工智能服务公司公共事务总监郭凡告诉记者,他所在的企业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顶尖智能语音技术。

“在医疗方面,我们可以帮助医生用语音录入病历来代替手写录入,准确率能达到97%,时间可以从3个小时缩短到1个小时。去年,格力、美的、长虹的空调搭载了我们的AI芯片模组,用户可以用自然语言控制这些电气,目前,空调已经销售了30万台。”郭凡说。


外部力量支持前沿创新

创新的力量,无疑源自于企业内部,但外部的支持亦不可少。

海淀桥西北角的中关村前沿技术创新中心,是一家由中关村管委会和海淀区政府共同组织筹建,通过“全球选拔、公开路演”的方式,选拔科技创新前沿企业,为他们提供服务和支持的“基地”。

“我们挑选出来的企业,要么全球领先,引领产业发展,要么替代进口或填补国内空白,造福社会百姓。”该中心负责人窦彦莉介绍,中心自2017年6月正式运营,目前,已有51家企业从近千家企业中脱颖而出,成功入选“中关村前沿技术企业”,其中,15家企业入驻中心。

“这些前沿技术企业平均成立约3年,但是总估值已达1500亿元。”中心将在资金、宣传、展示、投融资服务等方面给予入选企业支持。“根据相关政策,入选企业将获得500万元的资金支持,而入驻企业还将获得房租减半的优惠。”窦彦莉解释道。

根据规划,中关村前沿技术创新中心将用3到5年聚集100个左右前沿技术企业,打造全球领先的前沿技术创新生态。届时,这里也将成为继创业大街、智造大街之后中关村地区又一新地标。


□本报记者 陈曦

分享